近日,山東的王先生在乘坐濟南到北京K102列車期間,因六個多小時的旅程一直在呼吸二手煙,中途向列車乘務人員求助后也沒能解決問題,行程結束后,王先生就向法院遞交了訴狀,要求負責承運K102次列車的鐵路公司取締吸煙區并承擔賠償責任。關于綠皮車該不該全列禁煙一事,網友們說法不一,大部分參與評論的網友表示支持全列禁煙。但也有少部分人認為設置專門的吸煙車廂更為妥當。
其實在剛剛看這篇報道時,筆者是贊同全列禁煙的,相信看到這篇報道后大多數人也都是這么想的,因為對于不吸煙甚至是排斥煙的人而言,長時間處于二手煙的環境中真的會引發一些不適感,最常見的就是頭昏、惡心。而且,我們也深知二手煙對人體的危害,且有調查證明二手煙的危害其實比一手煙還要大。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管是從大眾的健康問題還是直觀感受考慮,全列禁煙似乎勢在必行。
但是,就之前的數據統計,我國至少有3.2億煙民,而且其中不少人對煙的依賴程度很高。在這些人里,經濟能力弱的人又占絕大多數,在遠距離出行時,綠皮車是他們首選的交通出行方式,一般都要坐兩三天甚至更久,所以對于有煙癮的人來說,不能吸煙無疑是很煎熬的。如果真的突然實行全列禁煙,很容易引起一部分人的負面情緒,這樣列車工作人員的禁煙工作是很難繼續的,所以,相比“全列禁煙”,完善吸煙區會是更加穩妥且人性化的選擇。
與其打破先例,不如完善服務。綠皮車過道連接處允許吸煙,已經是一件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它與如今全面禁煙的高鐵無論是從環境還是速度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高鐵之所以從一開始就實行嚴厲的禁煙制度,是因為高鐵在高速的情況下,任何一點火星都有可能引發火災,進而危及顧客的生命安全,所以大眾從一開始就有“高鐵上不能吸煙”的意識,在高鐵上也愿意遵守禁止吸煙的規定。我們的慣性思維就是如此,對于意識里已經允許的事,我們是很容易接受的,但反過來,我們就會下意識地排斥。對那些有煙癮的就是,綠皮車允許在過道吸煙的意識已經形成,如果突然不被允許了,這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件比較難適應的事。
當前,吸煙已構成世界上對健康危害最嚴重的不良行為之一,各國都將控煙上升為國家政策,對國民個人健康和社會良性發展的給與一定的重視。我國一開始的政策也是從“控煙”開始的,而不是一來就提倡禁煙。很多人戒煙也是這樣,如果一開始戒煙就要求他一點不沾,那么后面戒煙成功的概率幾乎為零。所以綠皮車全列禁煙是需要時間也需要空間的。
物不能動,易改,人雖能動,改難。目前綠皮車禁煙是難以做到少數服從多數的,公眾想要更加舒適的公共環境的需求我們不能忽視,那些少數人的感受我們也不能忽視,禁煙需要兩者兼顧。綠皮車強制實行全列禁煙,加劇矛盾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與其治人不如易物,給那小部分人一點時間和空間,也給大眾的舒適的環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