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華網報道
很多人都覺得吸煙能緩解壓力!這是真的嗎?
當然不是!那只是一種心理上的“錯覺”!既然我們談論壓力,那就需要給壓力下一個定義!美國國際壓力研究院的賽利博士認為,壓力是一種認知,認為某種情況超出個人能力所能應付的范圍。既然如此,核心是一種對壓力源,對社會,對自己等方面的認知。關煙多少事情呢?
讓我們來看一下,對新吸煙的人來說,吸煙舒緩情緒,緩解壓力和解除疲勞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生理原因。煙草中的尼古丁很快就可以達到大腦,使吸煙者有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似乎緩解了壓力。除了煙之外,毒品也有這類效果。既然得到這種效果,那么代價是什么呢?我們都知道尼古丁是成癮性物質,在逐漸的重復使用中,機體對尼古丁產生了耐受性,即必須吸入更多的尼古丁以達到和以前同樣的舒適感,形成煙癮。最初的壓力和不適也許來自生活和情緒,吸煙后似乎緩解了;但形成煙癮之后,不適和焦慮感則來自尼古丁水平的下降,不吸煙會更加難受。就像吃糖,以前一顆糖就滿足了,現在5個糖才能滿足,以后需要10課,百顆才能同等滿足。糖不夠,不敢吃那么多糖怎么辦?那就必須忍受不滿足的痛苦。如果敢不斷加量怎么辦?死亡!
另一方面,是心理原因。重復的行為也能夠減輕焦慮,如同吃零食、購物一樣。這樣的效果,會刺激使用者繼續使用煙草,我們稱之為正性的強化作用。重復緩解焦慮的事,體驗過強迫癥的人最清楚。嚴重者為了不斷重復來緩解焦慮,沒了工作,婚姻和生活。但形成煙癮之后,不吸煙就出現了“戒斷反應”。內心逼著理智去吸煙。煙草的作用,變成了負性強化,不得不用了。
英國研究人員對491名參與戒煙計劃的吸煙者進行了考察,他們最初吸煙的原因,有的是“純為娛樂”,還有的是“應對壓力”。他們在為期6個月的計劃開始前和結束后都接受了心理測試,結果顯示,所有成功戒煙者的焦慮感都降低,特別是那些為了“應對壓力”而吸煙的人群,焦慮感下降更明顯。證明煙癮在制造壓力,夸大壓力,瓦解人類應對壓力的能力。
英國心臟基金會(TheBritishHeartFoundation)發布調查報告稱,戒煙有助于提升人們的精神心理健康。這項對總共6500名40歲以上的民眾進行的調查顯示,受訪者中18.3%的吸煙者表示自己受到了抑郁癥或焦慮癥的困擾,而這一比例在非吸煙者中僅為10%,前吸煙者中為11.3%。這也能得出一個結論,吸煙者更容易有自殺傾向!美國的科研人員后續證實了。
人很多時候是行為決定態度而不是態度決定行為。當一個人吸煙后,就會體驗到認知失調,會找到各種借口來支持自己吸煙,內心深處也會呼喚自己去吸下一支煙。行為上也有習慣去拿下一支煙放入口中。不放點東西有時候還挺不舒服。心理相關問題的可怕之處就在于自己很難覺察和判斷自己有問題。很多人會固執和習慣的相信自己的判斷認為自己沒問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