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建設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為牽引,堅持把保持良好市場狀態、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擺在突出位置,有力地塑造了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協調性與可持續性。
在整體面上總體平衡的背后,相比于過去的平衡偏緊,是需求充滿活力、目標任務有把握基礎上主動地調整控制,其重心和落腳點在于結果確保之后基于可持續的合理優化。現在的平衡偏松,則是需求端缺乏活力而又不能放松目標任務前提下,盡最大努力維護平衡、偏向平衡,防止平衡被過于打破,避免供需失衡對市場、品牌和中長期可持續帶來傷害。
也正因為此,圍繞建設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近兩年運行調控的精準化、精細化主要從時間、空間兩個維度增加更多的技術和細節。一方面,維護供需平衡的動作更頻繁、更細微,原來是一個投放策略,可能管一個月,要管很大一片區域,現在細化到了一時一策、一地一策、一品一策;另一方面,盡管做不到大范圍、長時間的緊平衡,但也努力在見縫插針努力抓住機會調整優化,階段性、局部化的平衡也是平衡,能靠近平衡多少是多少,能多靠近平衡就多靠近。
不過,考慮到是市場出了問題——從階段性挑戰到趨勢性變化——面對個性化、碎片化、即時性滿足要求高的新消費場景、新消費群體、新消費習慣,既有的調控思路和策略,不僅面臨著現實的空間收窄、彈性變小,也呈現出明顯的過程拉長、效果減弱。很顯然,單純的投放建設,圍繞數量和結構上做調整優化,只能愈發的事倍功半。適應并跟進需求端的變化,需要的不僅僅是思路打開,更需要能力建設、體系打造,是以更積極跟進需求、滿足需求、服務需求為基礎的新的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
短期之內,要把有效滿足市場需求作為供需動態平衡的重中之重。
這個「有效滿足」,首先是供需匹配、供需平衡。既要正視供大于求、供過于求,這個問題反而不多講,關鍵和難點在于維護好品牌可持續發展的根基,維護好零售客戶合理的經營效益;也要解決供不應求、供非所求,除了看得見的對中低端產品缺乏系統考慮,數量節奏過于主觀隨意,更要看到面對新消費場景、新消費群體、新消費習慣的落后與脫節。這種隱形的供不應求、供非所求,其實要更危險,也更容易被忽略,不單單后視鏡以外的對手更具威脅,這些需求很有可能在被看到被重視起來就已經流失,而且是不可逆的流失。
然后是服務的有效跟進。被外賣、閃購等寵壞的消費者習慣了伸手就有、張口就來,習慣了即時滿足、及時行樂,只要服務的便利性、時效性差一點、慢一點扭頭就走、立馬翻臉。以煙草制品的特殊性,面對這樣的消費習慣,不僅在無形之中給了制假販假以可乘之機,同時又因為供給與需求之間的脫節而極易流失需求。怎么樣順應新的消費習慣,是很考驗智慧的挑戰。
接下來的關鍵,是供給質量的持續提高。
在大品牌減壓,新產品接力中,我和朋友們一起討論過,新產品接力,不僅僅是為大品牌減壓,更在于跟進新技術、對接新需求、融入新場景。
我的意思是,卷煙消費可能正在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階段,品類熱情沒有那么高,品牌忠誠度也沒那么高,今天消費明天可能就不再消費,今天選擇A品牌明天可能選擇B品牌,有新風格新選項可能繼續消費,C品牌做出新東西就選C品牌,對于這些善變、易變、多變的需求——盡管很難固化下來,甚至無法轉化為忠誠消費者,但在大周期+小氣候的背景中,亦是難得可以滴水成河的涓涓活水——怎么樣激發出來、盡可能留下來,需要一些小題大做的思維。
品牌自身的努力是一方面。要來打破固化思維、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避免過去式經驗成為未來時創新的自我束縛,不能沉浸在自以為是、自我滿足、自我感動當中。同時,要在快速響應上下足功夫,要回歸快消品本色,積極主動跟進新風格、新需求、新趨勢,不能只是跟在潮流后面跑,將品牌創新搞成過去式合集,消費者不會等著你變得更好,但消費者會擁抱變得更好的你。
打造好的市場生態,建設適應需求變化、滿足供需動態平衡的產品進退機制是另一方面。超大規模市場決定了復雜性、多樣化,這是優勢,也是挑戰,在保證大品牌主體地位基礎上,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細分化、多元化——不斷給市場以激發和誘惑,解決時效性不足、特色化不強和豐富度不夠的問題,既要以深度細分化來滿足碎片化,要有做小市場的耐心和細膩,小中見大、積少成多;也要通過多元化來服務個性化,市場供給、品牌格局要有層次感,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更好選擇。
也就是,給快響應省出時間,給小細分打開通道。
以茶飲市場為例,年輕人不愿意喝茶,但喜歡奶茶,盡管喝奶茶的頻率不低,卻并沒有明顯的、固化的品牌偏好,往往跟隨口味而走,包括品牌活動都會牽扯注意力,哪個品牌有新的口味,有吸引人的活動,就來上一杯,上一杯是這個品牌,下一杯可能就是下一個品牌。
所以,奶茶品牌推新的速度和節奏都非常快。根據紅餐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現制飲品新品趨勢觀察報告2024》顯示,納入統計的53個代表性茶飲品牌2024年共計推出新品1896個,茶飲品牌月均上新數量達到158款。這些新品,一共應用了201種元素。其中,水果、谷物及薯類、香料及調味料是品牌新品中添加種類最多的元素,共有76種水果、29種谷物及薯類、25種香料及調味料被現制飲品品牌在上新時所使用。
對于單個茶飲品牌而言,上新的挑戰和缺乏品牌忠誠度的壓力不小,但對于整個茶飲市場來說,則是巨大的成功,持續的上新吸引到了更多消費者,增加了消費頻次和數量,支撐起茶飲市場的快速成長。2024年,我國茶飲市場規模達到1757億元,增速8.2%。
哪怕沒有品牌忠誠,只要留在這個品類,也是成功。
方向對了,剩下的交給時間。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