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煙酒店來說,收款碼早就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了。不管年輕店主還是老年店主,也不管文化程度高低,使用起來都得心應手。但這并不意味著使用者對收款碼的風險都了如指掌:店主們想的是如何利用收款碼讓交易更方便,而有些人考慮的則是怎么利用收款碼獲取不當得利。所以,店主們有必要對心術不正者的掃碼“技巧”加以總結,并采取應對措施,以最大限度減少損失。下面是筆者幾次親身經歷:
一、來自熟人的“馬上付”
“東西我先拿走,馬上回來掃碼!”顧客手里拿著手機,卻不馬上付錢。為什么不隨時把賬結了?半分鐘都用不了就可以完成付款,卻裝作一副很忙的樣子,到底什么事能忙得連半分鐘都擠不出來?如果店主不忙還好,一旦店主很忙,有可能很快就會把這事給忘記了。顧客既不說賒欠,也不馬上掃碼,過一段時間再想起來對賬都難了。熟人也不好再追問太緊,如果人家真的“馬上”把賬付了,問了還會弄得雙方心里都不痛快。但是如果有人買東西一貫喜歡這么操作,漏掉結算的風險還是很大的。對這種顧客必須予以重點關注,隨時記賬并保持對賬。事后發現沒到賬要及時督促,防止“扯不清”,既損失錢財還得罪人。
二、掃碼時“微信沒錢”
有沒有發現,個別熟客總是在掃碼時會說“微信里沒錢了”。一個大男人怎么會微信里沒有錢?一次兩次沒有可以相信,如果總是在付賬時“沒錢”,就要多留意了。特別是居住場所又與店鋪很近的顧客,既然是專門來買東西的,怎么可能會空著手來?幾步距離,發現沒錢了,應該轉回去取,有必要當著店家面反復擺弄手機嗎?經常來這一套,真的很煩。不知道意圖何在?我感覺反正沒好事。別人的貨也是花錢買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想不給錢就拿走,哪有這么好的事,別惹得店主經常提醒,那多沒面子。實在沒辦法,還就得提醒!
三、陌生人的“邊走邊付”
陌生人把商品拿在手里,裝模作樣地掃了一下碼,邊走邊在手機上上下左右點擊,作出一副輸入金額和密碼的樣子。這個動作對新開店者具有非常大的迷惑性。店主想跟著看究竟又怕人家嫌自己小心眼,更怕得罪顧客。一般還是出于善良愿望,相信對方不會是騙子。結果人家還真的就能得逞,幾分鐘過后音箱一直沒有提示音,微信和支付寶上也沒有到賬記錄,再急急出去質詢,顧客已經不見了蹤影。有的店主只要看到了顧客的假動作,就默認已經到賬,不僅當時不留意,過后還不查驗,吃虧了還不知情,導致此類事件反復發生。特別需要提醒的是,這種情形目前并不僅限于陌生人,熟人也會來賭一把。便宜不占白不占,發現了無非再支付一次,又不會有什么損失。
四、自備提示音
這種招數明顯屬于詐騙。顧客把東西拿到手了,該掃碼也掃了,但是并不實際支付金額,而是播放手機音頻。店主有時候手頭事忙,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會錯把騙子播放的聲音誤認為是音箱發出的。這種招數對付年齡大的店主很有效。我自己就被騙過。好在此后多了份戒備心,顧客掃碼時特別注意辨別聲音是否為音箱發出。只要店主留意了,顧客就不敢作假。
五、顧客本人提示“到賬了”
有的顧客買過東西,拿出手機掃了碼,然后隨便在手機上點幾下,會很大方地把手機向店主揚了揚,說:“到賬了”!其實,店主在沒聽到音箱提示音或在手機上查驗之前,這句話是不可以輕信的。因為有的人并不實際付款。我遇到過幾次這樣的情形,這時我會一邊注意聽音箱是否延時發聲,一邊盯著顧客防止其走遠消失。如果顧客走出店門了,音箱還沒有動靜,我一般會追上去確認。“還真沒到賬,我重新付!”“輸錯密碼了。”這兩種解釋對于所有店主可能并不陌生。有沒有發覺,只要糾正過幾次了,以后這種情形就不會再有了,神奇吧!
流行現金結算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假鈔;微信和支付寶被廣泛使用時,自然也有人會花精力研究一下使用漏洞并加以利用。其實不管什么時候,只要牽涉到與錢打交道的環節,都需要格外用心。養成細心、謹慎的好習慣才是對付騙術的最好辦法。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