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湖南省懷化市辰溪縣的大酉山自古以“藏書洞”“講學堂”聞名,承載著幾千年歷史文化。
如今,當大酉書院的飛檐翹角“飛入”鄉村便利店,當古籍中的智慧結晶化作助農直播間的鮮活故事,傳統文化與現代商貿的碰撞,悄然書寫著“文旅+”的篇章。
在大酉書院所在的辰溪縣潭灣鎮,有一家名為昊軒便利店的“湘村636”加盟終端。走進店內,復刻的大酉書院造型格外引人注目,助農區還嵌入了書院墻體造型,搭配仿古飛檐、書架式陳列架,組成了“鄉村振興+傳統文化”的特色陳列區。
在店內的“大酉文化體驗區”,設置有茶臺、休息區,游客可以一邊品味當地特色“酉桃”“酉果”“酉橘”等原生態農產品,一邊聽店主余善文講述大酉山故事。
同時,余善文依托大酉山文化資源,因時因勢設計主題陳列,匹配不同客群。
“現在游客走進來,除了買東西,還愿意在書院墻造型前拍照,坐下聆聽大酉山的故事。”余善文一邊整理商品一邊笑著說,“有游客說,在我們店里買的不是商品,是‘能帶走的大酉山文化’。這句話讓我覺得,把店鋪做成‘文化書肆’比單純賣貨更有價值。”
在潭灣鎮,類似的店鋪不止一家。這些店鋪不僅是大酉山文化傳播的窗口,也是當地推動鄉村振興的支點。
近年來,辰溪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依托全域零售終端網絡搭建“云端助農橋梁”,將直播助農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他們與懷化市人社部門開展“馬蘭花計劃”培訓,從直播鏡頭運用、話術設計到物流對接進行全鏈條賦能,幫助零售戶掌握“把鄉野故事轉化為線上流量”的技巧。
作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零售店主,譚灣鎮華風便利店店主王風蓮不但參加了相關培訓,還在辰溪縣局(分公司)客戶經理的指導下,在店內打造了標準化“助農直播室”,配備專業補光燈、收音設備及農產品展示架,還設計了特色助農背景墻。
首場直播中,桃農劉際付帶著質樸的笑容入鏡,粗糙的手掌輕輕托起帶葉鮮桃:“咱們的桃長在大酉山下,喝的是山泉水,施的是有機肥,每顆都套著紙袋防蟲害,自然成熟不催熟。”質樸的講述,搭配王風蓮的真誠推介,3小時就吸引了2300余名網友圍觀,線上成交量突破210公斤。
如今,在辰溪縣局(分公司)的指導幫助下,潭灣鎮不少農網終端形成了“終端+農戶+服務”閉環體系。零售終端既承擔直播帶貨功能,還提供農產品試吃、溯源查詢服務,同時與物流企業合作開通“綠色通道”,實現全國直送。
潭灣鎮零售終端的升級與變遷,離不開當地零售戶的主動求變與互助共進。
為幫助“銀發店主”跨越數字門檻,潭灣鎮“80后”店主劉石燕將自己的店鋪升級為“銀發數字驛站”,每周三開展“一對一”教學。針對老年零售戶急難愁盼問題,劉石燕制作“大字版”流程圖。從掃碼槍對準商品條形碼的“瞄準姿勢”,到收銀界面“確認收款”的手指落點,都用圖片標注得清清楚楚。
當62歲的零售戶謝伯偉熟練地用掃碼槍完成收款,當“銀發店主”們圍坐在一起討論AI大模型推薦的節氣營銷方案,辰溪縣局(分公司)通過示范帶動,推動實現“一人會”到“一片通”的轉變,讓每一個終端都成為鄉村振興的“微樞紐”。
以“文旅+數字”驅動轉型,讓零售終端煥發古韻新貌;助農直播架起橋梁,數字賦能小店經營……鄉村小店的升級,不僅助力旅游服務模式創新,更是以文化興業、數字“活”鄉為抓手,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能的生動注腳。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