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雞街鎮恥格村烤煙種植連片區,陣陣轟鳴聲此起彼伏,安裝了北斗導航自駕儀的拖拉機正沿著筆直的墑溝緩緩駛過,煙農黃天寶笑容滿面地從駕駛室里探出頭來朝參觀者打招呼。這個曾在外漂泊的青年,如今已成長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技術型新煙農”。
2015年,在廣州工地開挖掘機的黃天寶因年邁父親突發腦梗返鄉。望著病床上的父親、操勞的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黃天寶決定留下。“在外掙再多錢,也抵不過家人需要時的陪伴。”他攥著攢下的積蓄,在煙站技術員的勸說下,嘗試接手家中撂荒的12畝田地。
萬事開頭難,最初的日子充滿艱辛。煙苗移栽時遭遇倒春寒,烘烤技術不過關導致煙葉品相差,黃天寶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問題。煙站技術員李師傅成了他手機通訊錄里最常撥打的號碼,從煙苗移栽到平衡施肥,從病蟲害防治到智能烘烤,這位“田間導師”手把手帶他闖過技術關。“現在我的手機相冊里全是煙葉生長各階段的照片,比孩子照片還多。”黃天寶笑著展示他建立的煙葉生長數字檔案。
2022年春耕,黃天寶迎來新的轉折。合作社理事長看中他嫻熟的機械技術,力邀其加入農機服務隊。當他第一次坐進裝配北斗導航系統的拖拉機駕駛室,電子屏上精準的定位軌跡讓他震撼:“以前人工起壟,10畝地要全家忙活3天,現在機器自己跑直線,誤差不超過2厘米,我喝著茶就把活干了。”
智慧農機不僅解放了勞動力,更帶來種植理念的革新。通過合作社土地流轉,零零散散的“巴掌地”變成了標準化種植連片區。無人機植保、水肥一體化系統、物聯網監測設備陸續進場,種煙也變得科技感滿滿!
黃天寶駕駛拖拉機田間作業。攝/王珽
站在已經破埂并田的流轉土地前,黃天寶細數著現代農業帶來的改變:曾幾何時,他一人摸索、獨自種煙,許多問題只能硬扛。如今,依托合作社這個“大家庭”,他不僅享受到了從育苗到烘烤的一站式技術服務,還通過煙站組織的對口培訓,全面提升了自身的種植管理能力。病蟲害保險的引入,更像是為煙農撐起了一把“保護傘”,讓他可以放心大膽地去種、去干。更讓他自豪的是,自己所在的農機服務隊已吸納17名返鄉青年,今年累計完成萬余畝煙田機械化作業,效率倍增、收益穩步提升。
“過去種煙,全靠自己,憑的是老經驗、土辦法,現在可不一樣啦,講究的是合作共贏,靠的是精準數據和科學管理。”黃天寶說。
夕陽西下,北斗導航農機在暮色中緩緩退場。黃天寶的手機響起,是外地打工的堂弟咨詢返鄉種煙政策。他望著遠處炊煙裊裊的村莊,語氣堅定:“回來吧,如今種煙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咱們新農人玩的是科技,比在外面還強。”這片曾經留不住年輕人的土地,正因無數個“黃天寶”的回歸,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