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嶺腹地的陜西商洛市洛南縣,一場綠色革命正悄然改變著傳統農業的面貌。
從田間地頭的“微型衛士”蚜繭蜂,到光伏板下躍動的“數字火候”,科技與生態的融合在這里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作為陜西煙葉主產區,洛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廣新能源烤房、構建立體防控體系、探索循環農業模式,將煙葉產業的“生態賬”與“經濟賬”算得明明白白,讓金黃的煙葉不僅飄出醇香,更飄出低碳發展的時代芬芳。
煙葉技術員正在麥田里釋放蚜繭蜂
?煙田里的“微型衛士”
走進洛南縣城關鎮的田壟間,身著白色實驗服的放蜂人員穿梭忙碌,他們手中的煙葉片上密密麻麻附滿了蚜繭蜂,在金黃麥海中宛如移動的“生態衛士”。
“這是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堪稱生物防治的‘綠色武器’。”洛南縣局(分公司)煙葉技術員張詩林小心翼翼地將煙苗放入麥田,指尖輕觸葉片上米粒大小的僵蚜,“蚜繭蜂雌蜂會將卵注入蚜蟲體內,孵化出的幼蟲以蚜蟲為食,最終讓蚜蟲變成‘僵蚜’。我們現在放置的煙苗,一周后這些僵蚜就會羽化為成蜂,自動尋找新的蚜蟲寄生,形成天然的害蟲防控循環鏈。”
蚜蟲作為自然界繁殖速度驚人的有害昆蟲,4至5天就能完成一代繁殖,不僅直接啃食農作物,更是病毒病、煤污病等病害的“超級傳播者”,嚴重時可導致作物減產40%。洛南縣局(分公司)推廣的蚜繭蜂防治技術,堪稱農業害蟲治理的“綠色革命”——這種寄生蜂只針對蚜蟲精準出擊,不傷害其他昆蟲,對人體、水體零污染;每株承載蚜繭蜂的煙苗成本僅0.53元,卻能帶來持續的降本增效,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在洛南縣,這套綠色防控技術已默默守護各類農田3年。“以前人工植保,一畝地成本就要12元,累得腰酸背痛還擔心效果不好。”種糧大戶鄧保員望著隨風起伏的麥田笑得合不攏嘴,“現在煙草公司免費送來蚜繭蜂,140多畝地每年能省下2000多元,小麥畝產還提高了兩成,這‘以蟲治蟲’的法子真是咱農民的福音!”
自2017年起,洛南縣局(分公司)構建起“監測—繁育—釋放”全鏈條防控體系。植保人員定期深入田間地頭,通過蟲情測報燈、性誘捕器等設備實時監測蚜蟲動態,精準計算蚜繭蜂最佳投放時間。2024年,全縣13個放蜂站點累計釋放1.3億頭蚜繭蜂,守護著6萬多畝農田。這場靜默的綠色革命里,生態賬本越算越精,綠色家底越攢越厚——既留住田間蛙鳴陣陣,更守得倉廩實實。
煙農正在采收萬壽菊
?煙田畔的“生態屏障”
洛南縣6萬畝煙田碧波蕩漾,青翠的煙葉在微風中舒展身姿,與田埂間綿延盛放的萬壽菊交相輝映。這片金黃花海不僅是美麗鄉村的生態注腳,更暗藏著現代植保的科技密碼。
“過去我們像‘單兵作戰’,食誘劑、殺蟲燈、性誘劑各管一攤,防控效果差強人意。”洛南縣局(分公司)副經理黃金輝指著煙田里的“科技矩陣”介紹說,在河南農業大學農技專家團隊的攻關下,一套“天地一體”的立體防控系統應運而生:田間低位布設食誘劑形成“地面伏擊網”,中段懸掛性迷向絲構筑“空中干擾帶”,田邊高桿上的誘捕燈化作“光電警戒哨”,而環繞煙田的萬壽菊花帶則成為天然的“生物隔離墻”。這種“低中高邊”四維防控體系,將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與生態調控完美融合,讓害蟲陷入“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絕境。
作為防控體系中的“明星植物”,萬壽菊根系分泌的化學物質,構筑起天然的病蟲害隔離帶;明艷的花朵不僅招引益蟲駐守,更在“錦繡鄉村”產業布局中綻放經濟價值。煙農張建國算起了生態賬:“220畝煙田配上20畝萬壽菊,病蟲害發生率下降四成,成本省了1萬多元。”
通過搭建病蟲害智能監測網絡,建立“預警—響應—處置”快速反應機制,配合“無人機飛防+人工統防”的精準植保模式,全縣煙田化學制劑使用量同比下降37%。而萬壽菊特色種植的推廣,已為75戶煙農創收249萬元,形成“以花護煙、以煙養花”的良性循環。
防治方法多、經濟效益好,是洛南縣煙農對近幾年煙葉植保工作的一致評價。洛南縣局(分公司)在病蟲害預測預報、綠色防控體系建設、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方面進行了重點部署,指導煙農運用“自然法則”在田野里布下“天羅地網”,提高對煙田有害生物的防控效能,保護煙田生態環境,實現“生態”“經濟”雙豐收。
羅窯村內新能源烤房集群
?新烤房烘出“低碳香”
羅窯村的光伏烤房群靜臥山間,銀藍色屋頂在秋陽下泛著冷冽光澤。15座純電熱泵烤房整齊排布,屋頂光伏板將陽光轉化為電能,儲能設備穩定輸出熱能;溫濕度傳感器如精密“哨兵”實時監測,每180秒上傳數據至中央控制系統,動態生成精準的烘烤曲線。曾經依賴經驗的“看火師傅”,如今被智能化設備取代。
“以前烘烤季一來,村里就像架著口大煤爐。”羅窯村黨支部副書記趙丹撫摸著烤房外墻的智能屏,記憶里的畫面仍清晰:濃煙裹挾煤灰翻涌,村民晾衣需掐算風向,烤房工人徹夜添煤,煙葉卻常因火候不穩泛出青斑。而今輕觸屏幕,“數字火候”便讓金黃煙葉舒展身姿,僅2024年就為村集體增收20.2萬元。曾經的撂荒坡地重煥生機,220畝新墾煙田里,綠苗正迎著山風舒展。
如今,洛南縣局(分公司)2024年部署的1259座新能源烤房正扎根山鄉,生物質顆粒燃料在特制爐膛內燃起躍動的火焰,替代的1.2萬噸燃煤化作3.6萬噸二氧化碳的減排量。煙農們通過手機APP實時查看烤房狀態,千里之外也能“云端守爐”。烘烤季結束后,這些“智慧烤房”又變身為農產品加工站——香菇、辣椒在余溫中悄然脫水,成為“一房多用”的綠色車間。
當最后一爐煙葉在智能控溫中褪去青澀,羅窯村的光伏烤房群依舊靜靜佇立,如同鑲嵌在青山間的銀色紐扣,串聯起生態保護與產業振興的雙重使命。洛南縣用3.6萬噸二氧化碳的減排量、75戶煙農的萬壽菊創收、1.3億頭蚜繭蜂的生態防線,交出了一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答卷。正如山風中舒展的青苗,綠色發展的種子已在這片土地上扎根生長,靜待下一個收獲季的葳蕤綻放。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