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
當簡照南在神戶和香港從事商業活動時,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也在蓬勃發展。簡照南親身經歷過清王朝最后的腐朽統治,他作為“大清”臣民,在海外社會抬不起頭,不能像其他國家的國民那樣領取公海航行執照,對這些有切身體會。他十分了解孫中山所從事的事業和所領導的那場革命,無疑是符合包括自己在內的民族資產階級利益的。孫中山早年主張并號召僑胞回國振興實業,這也正是簡照南的志向所在。因此,簡照南對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一直給予熱切關心和由衷支持。
1909年至1910年期間,孫中山為發動起義往來于新加坡和南洋各埠,向華僑募款,籌備經費,并派陳炯明到香港活動。當時簡照南剛剛改組企業,業務尚未完全開展,資金并不寬裕,但他毫不猶豫地拿出錢(數目不詳,資料稱“巨款”),讓其族伯簡昌達前往陳炯明在香港的住處,親手交與陳。
1916年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定于8月1日召開國會,商討南北合作。在南方進步黨和國民黨議員準備前往北京參加國會復會會議時,簡照南正在上?;I備建廠事宜,聞訊十分高興,于7月20日以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名義與上海金星保險公司聯合舉行歡送兩院議員大會,邀請孫中山出席并發表演說。孫中山在會上演說的內容是關于中國憲法采用五權分立的原則。
1921年4月7日,國會非常會議參眾兩院聯合會在廣州舉行,通過《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5月5日,孫中山就職,設總統府于廣州觀音山南麓。簡照南在上海得知此情,十分興奮。當時總統府擬成立衛隊,一時湊不齊合適人員,簡照南即通過吳公干(南洋上海廠副工務長,國民黨員)發動南洋人,從中挑選10人,其中一人是簡照南夫人潘杏濃的族人。這10人立即動身,南下廣州參加總統衛隊,投身革命。
與英美公司同北洋政府打得火熱不同,南洋公司一直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政府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因而英美指責南洋業務的發展依靠了在廣州地方的關系網和強硬的政治背景。當陳炯明背叛孫中山之事發生后,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支持英國匯豐銀行買辦兼廣東省商會會長陳廉伯(南洋的大股東之一,1924年加入英國籍),從香港購置大量武器,發動推翻革命政府的叛亂,這就是后來稱之的廣州商團叛亂。在此期間,南洋公司不僅以完稅的形式向革命政府提供支持,還直接將錢交給革命黨人手中。簡照南之胞弟簡英甫還曾任中華革命黨新加坡支部名譽支部長,并在護法軍政府籌餉委員會中任職。
在1922年向廣東國民政府提供4萬元的基礎上,南洋與翌年“借予”廣東省2萬元,由時任大元帥大本營財政部長的廖仲愷簽收。
?
1923年5月廖仲愷代表廣東省長公署簽署的南洋公司贈款收據
省港罷工期間,廣州一度聚集廣州、香港的工人達十數萬人,賭館、煙館、會館等場所皆成為工人的宿舍和食堂。當時,廣東省府商務廳責成各華商煙公司“酌撥盈利”,捐助罷工委員會,南洋以送棉衣2500件的方式支援工人,這在一定意義上支援了國民革命軍北伐。
簡照南與孫中山個人之間還有過往來。孫中山曾手書“博愛”二字的條幅送給簡照南。據親自收藏并保管過此條幅的簡照南族兄弟簡滿(原南洋上海煙廠事務員,后來擔任過廣州卷煙二廠副廠長,20世紀80年代后期仍在世)回憶,條幅右上首書“照南先生”,下題“孫文”。簡照南將條幅珍藏于上海住宅的書房里,在他逝世后為簡滿收藏,但在抗日戰爭爆發后不知去向14?!安邸倍质菍O中山人格的寫照,他手書同樣的條幅似送過許多人,有不少都流傳下來。
七、注重技術與產品質量
同許多民族企業一樣,南洋公司從一開始就存在技術基礎薄弱的問題,這使得企業家們對技術創新有更急切的感受。如前所述,南洋初創時技術來自日本,在設備方面與英美公司相比并無明顯差距;對卷煙企業而言,配方堪稱為核心技術之一,這一秘密由聘請的日本人德田氏掌握。簡照南認為,必須將這種技術掌握在可靠人員手中。在德田氏離開南洋之前,公司居然有所察覺,做了一點手腳。這位日本技師有一個小本子,里面詳記配制卷煙及調料等方法,秘不示人,總是鎖在他私用的“夾萬”內,只有無人在場時偶爾拿出來揣摩。日子久了,這一動作難免為公司人所探悉。簡氏兄弟考慮到長此受制于人,不是良策,便著人有意識地帶這位技師去妓院玩樂,收買其戲狎的妓女,暗中取“夾萬”鎖匙模型照制,打開“夾萬”,將小本子全部拍照后放回原處,從而取得技術秘密15。
在那激烈競爭的年月,產品質量對市場的左右是不言而喻的。簡照南充分認識到,產品質量對企業意味著什么。他于1916年在上海調查時發現,英美公司的產品質量超過了南洋公司,因而要以英美公司為師,使產品適應當地消費者的需求。那時,人們關于香煙質量的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一些感官指標,如卷制的松緊、煙支的粗細、吸味的濃淡等等。這年8月16日,他將滬市對本公司產品質量的反映函告在港的簡玉階,要他在制造上“萬分注意”:
今觀社會上頗多熱心愛國之人,但從前來之“飛船”煙(即“飛艇”牌)多未得法。松者固不得人歡,且味甚淡。北方一帶,以“派律”之煙為最合口味。此后我煙可做如“派律”之味,滿飽不松,便可與“派律”角勝。制造一層,祈萬分注意。貨色不良,雖用人事去打,亦不能為力。滬處販賣暫臻熟手,貨色靚必達目的16。同年10月,簡照南到漢口組建當地分銷機構,在調查市場時再次提出南洋在當地銷售的“飛艇”牌的質量問題,說制造“過肥”,使成本上升,造成無謂的消耗,稱:
據來信云,“飛船”成本一百三十九元,較前差二十余元,未免離譜。此煙肥過“派律”,不堪為功,可照“派律”一樣之大便可為?!暗丁迸?#xff08;英美公司之“老刀”牌)無松,故各皆喜之。查其重量,不過每支三分左右。我公司于制造法門,無一不疏漏,暗耗無知。此用原材料及制造最要研究,每箱煙相差十元、二十元,容易事耳。以我煙較“刀”牌為大支,裝璜(潢)亦不輸他,而沽價平一先(分),本可大行特行。不過因煙味差的不及之濃甜,是以各人猶須要吸“刀”牌,乃能頂癮……17當時,南洋也在漢口“花界”(妓院等場所)以“自由鐘”與英美的“三炮臺”競爭。簡照南在這封信中還指出,吸煙者即使愛用國貨,如果嫌煙不好吸,還是不購買。
八、分銷商與分銷機構之爭奪
1915年以前,南洋的市場除香港本土外主要是在東南亞,沒有自身的銷售機構,主要是通過代銷的方式向外批銷,如香港是由簡孔昭開設的“明泰”號辦理,新加坡是通過簡照南開設的“怡生昌”號辦理。不過,這些商號為簡氏兄弟所設,營銷也頗有成效,與南洋的直屬分銷機構沒有實質上的區別。隨著業務的擴展,特別將市場重心由東南亞向內地轉移,南洋原有分銷機構顯然需要重新布局。在上海建立制造廠之前,在南洋一帶和華南、長江中下游及華北等地建立的銷售機構如下表。
1916年前南洋公司的銷售系統
表3-2
機構名稱 | 地址 | 設立年份 | 營業范圍 | 備注 |
香港總 發行所 | 香港 干諾道 | 1915年前由“明泰”號總代理 | “明泰”為簡孔昭開設的錢莊 | |
新加坡發行所(叻局) | 新加坡(石叻) 羅文申街 | 1916年前由“怡生昌”號經銷 | 馬來亞、 印尼等地 | 同時設吉隆坡、檳榔嶼、爪哇等分局 |
暹羅 分局 | 暹羅 牛車水 | 1915年前由“怡生”公司經銷 | 曾兼轄馬來亞、印尼各埠 | “怡生”公司為簡照南的商號 |
廣州分局 | 廣州長堤 | 1915年4月 | 廣東 | |
天津分局 | 1915年10月 | 華北 | ||
? 漢口分局 | ? 1916年10月 | 湖南、湖北、四川、河南、陜西、江西等省 | ? 兼辦煙葉 | |
上海分局 | 南京路390號 | 1916年3月 | 上海、浙江一帶 | 兼辦煙葉 |
資料來源:《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史料》1958年版頁27。
為了與英美公司競爭,簡照南十分重視銷售網絡建設,提出各地分銷機構要像“滿天星火”那樣。1916年10月,他在漢口時曾致函簡玉階稱:“是以分局須多設,如滿天星火,到處皆有,何能容易撲滅乎?”
?
南洋公司繪制的湖北宜昌一帶銷售網絡圖
?
南洋上海制造廠的設立,象征著公司的業務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1917年2月24日,簡照南致函簡玉階稱,“空山”見滬廠的出品如此暢銷,極為震驚;雖然“空山”極力阻止南洋的生意,但并無效果。不久。南洋在寧波、蘇州、南京、杭州、鎮江等地,從英美公司手中搶到一些市場份額,業務不斷擴大。
對南洋的管理者來說,在上海這樣競爭環境惡劣的地方的奮力拼搏,有利于增長駕馭市場的能力,鍛煉商戰的本領。然而,在上海生產能力有了大幅度增長并且技術條件不斷改善的情況下,與英美競爭的核心在于管理,其中市場運作就顯得更為重要。簡照南深知,僅僅依靠上海周邊市場是很不夠的,銷售機構必須形成強大而健全的網絡體系,銷售點要像“天空密布繁星一樣”,競爭能力才能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才會加強,這就意味著一方面要開辟新的市場,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要從英美公司的銷售體系中去爭,去搶。為此,南洋公司在原有設立的總發行所或分局的基礎上,于1917年至1919年先后在鎮江、青島、營口、南京、上海虹口、山東坊子、北京、蚌埠、濟南、汕頭、廈門、嘉興等地設立分局(其中嘉興為事務所),并在馬尼拉增設泗水分局,管理菲律賓地區的銷售業務。
英美公司將南洋視為競爭對手,將自己的大小批發商看作為公司之“規定分子”,但在營業上只認商業法則,一切為其市場策略服務,似無中國傳統概念中的信義可言。從下面兩件事可以看出該公司在與南洋競爭上對待經銷商手段之一二。
其一,經銷權排他性的無情。1923年12月31日,蕪湖英美公司W.T.史密斯的辦公室來了14位經銷商,他們已經銷該公司的香煙有年了。這次他們來是要與這位蕪湖段(英美公司的管理層次是部-區-段)的負責人討論要不要兼營南洋公司的香煙問題。不言而喻,爭論“相當激烈”,其中有7人拒絕放棄南洋的產品。結果,這7家商號被取消了英美產品的經銷權。事后,史密斯向他的上級報告稱,“此行動是絕對需要的”,因為這7名被取消經銷權的經銷商推銷了“敵牌香煙”18。
其二,呆賬造成經銷商破產。自1916年起,南洋公司的產品進入湖南,與英美公司開展競爭。為應對南洋,英美以“放賬”的方式(即賒銷)向經銷商供應貨源,以利推銷。誰知賬放到零售戶后有一些收不回來,給那些本來就是小本經營的基層批發商造成風險。至1924年5月,有長沙英美公司小經理李長順、億昌隆、華美、鑫記等號各欠賬光洋數千元。旋由駐湘英領事致函長沙交涉司,令長沙縣知事公署追款無果。于是,此事訴諸法律,李長順等成了被告。長沙縣知事公署依據華洋訴訟辦法公開審理,駐湘英領事官瞿蘭思“照例蒞庭觀審”。據李長順等在庭訴稱,欠款屬實,“我們生意不好,總公司時常要我們放賬(向零售商賒銷),說總不使我們吃虧……我們外間所放零星賬項均收不回來。連年兵災,以及票幣損失,要求總公司大班分擔損失,他不肯,我們實在吃虧不起?!睋桓娴穆蓭熽愂?#xff0c;“債權債務,關系中國習慣,經理有損失,應由總公司負責,因貨物主權完全操于總公司,經理人系雇庸(傭)性質。外間貨款收不回來,實因總公司要他們放款未能收回,并有總公司函證為憑,故此大膽放款。其原因系與南洋兄弟公司競爭權利,故總公司愿有此犧牲?!北桓孢€出示英美公司總辦施列格催促各經理放賬原函兩件,一件大意曰放賬可幫助諸君增加生意,另一件曰以此結交零售商,“自能引為朋儕”,以便與南洋公司競爭。這兩件函皆為英美強迫商人放賬之證據。1924年5月22日,長沙縣知事公署華洋訴訟庭作了如下判決:
查該被告等雖與英美煙公司承銷貨物有年,而言公司利用該被告等擴充營業,獲利當然充分。商人通例,注重信義。雖各種損失不能全部歸咎于總公司,而被告等屢月經年為原告竭力經營,競爭生理甚或酬應諸費無從報銷,因茲損失亦屬情理之中。且原告人當庭有被告人等總要還點現錢、請求酌量判決之表示,自應根據以為判斷原告人減讓之基礎。
依上論結,認定原告人請求給付貨款為有理由,應按照各欠貨款七折扣算償還,以昭平允
然而,法庭雖判定免去三成,被告還是歸還不起,案件并未了結。李長順等不服,上訴到湖南交涉司,英美公司也聲明附帶上訴。該交涉司接到上訴后,認為“無庸開庭辯論”,而用了書面審理方式,于1924年10月14日下達華洋訴訟民事判決書,推翻了一審判定按“七折扣算償還”的理由,認為:原審中原告所稱“他們總要帶點現款到公司才可磋商辦法”等語,只不過是“表示可以和解之意思,并非承認免除其債務。乃原審竟以此為該公司減讓之依據,判令上訴人等以七折償還,殊屬誤會。英美煙公司對于此點不服,聲明附帶上訴,自應認為有理。”結果判定李長順等全數償還19。自從南洋的業務重心開始由華南向上海方面轉移,其營銷機構不斷擴展,組織也日臻完善。在此期間,簡照南以其兄長的身份帶領他的兄弟們精心打造南洋的管理團隊,他自己坐鎮上海,統攬全局,掌握公司大權;同時,在兄弟間實行分權:簡玉階常駐香港,負責華南業務,簡英甫則常駐新加坡,管理東南亞業務。1919年公司向社會招股并按照有限責任制改組后,這種兄弟間統權與分權的關系雖略有改變,但簡氏家族控制南洋公司的基本格局在一個較長時期內沒有動搖。尤其是簡照南在世期間,家族內部大家奉行一種利他主義,維持企業的整合性和穩定性,在各自負責的范圍內處理日常事務,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盡管兄弟們各駐一方,仍然在一個較長時期內實施著有效的管理。
南洋最后設立的分銷機構是四川分公司,1937年2月組建,地址在重慶狀元橋8號。抗戰期間,南洋建立的重慶制造廠與分公司合并。
?
南洋四川分公司的營業執照
?
…………………………………
【注釋】
①②④⑤⑦⑧⑨⑩1112131617《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史料》,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合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頁42、43、46、66、44-45、46、50、89、48、52、56、62、62。
③⑥上海檔案館檔案U181-1-27。
?羅一星《廣州文史資料選輯·簡照南與南洋兄弟煙草公司》1986年第36輯。又筆者所知,孫中山題“博愛”二字之條幅有多個版本。
?葉少林(遺作)《江門文史資料·南洋兄弟煙草有限公司二三事》第九輯,1983年。
??《英美煙公司在華企業資料匯編》,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下稱《英美資料》),頁610、613-616。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