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項羽的故事千古流傳,至今我們依舊能從這兩個歷史人物中感悟出很多。我覺得這兩個人物的性格非常有特點,非常值得研究。如果一個人能很好的運用好兩者的性格那會是強中之強。
項羽因為他的魄力滅了秦,足以證明他是個英雄,是個無所畏懼的勇士。他的能力把自己推向了高點,同時也太過的放大了自己。記得在《王的盛宴》中,有句這樣的臺詞描繪項羽的:貴族只看到了自己的光芒,卻看不到別人的欲望。一句話,很形象的描述出項羽走向失敗的性格原因。
而他的敵人劉邦卻一心為了活命,為了自己的可以屈服于一切。他不斷的向項羽表示退讓和恐懼,讓所有人感覺他是弱者。
兩個人物性格反差極大,歷史因此也給了兩個人物反差極大的結局。
成功者都是心中有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為那個目標一直屈身向前,最后穩穩抓住成功的時機。在這個走向成功的過程中,屈身忍耐最是最為艱難。劉邦也就是熬過了那如同走在沙漠中一般艱難的時光才找到了最后屬于自己的綠洲。
我想給歷史一個假設。假設項羽放下自己華麗的過去,拋開自己必是勝者的主觀意想,聽勸于他人,滅劉邦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項羽這樣的失敗是最為可惜的。
如果一場戰爭的勝利在于天時地利人和,那項羽絕對有擁有這些條件。這便證實,要成功,抓住時機最為關鍵。在這個快要抓住成功的時機,即便客觀條件全部充足,個人意想稍有偏差、太過自我,成功依舊會失之交臂。
以史為鏡,我們不得不時刻提醒自己如何在項羽和劉邦這個兩種性格中正確交換。既要委身走向成功,也要抓準時機
?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