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給大家講兩個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里放一塊磚用來節水。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贊嘆。
其次,讓我們來看一下我們身邊每天都發生的片段。一張A4紙開始生命的歷程:從襁褓似的紙袋里出來,被放進了打印機里,打印機不算豪華,但還算舒適,他輕輕地抖了一下,哦,他想他的主人會給他穿一件什么漂亮的衣服哩,是彩色的風景畫,還是顯示自己瀟灑的黑色禮服哩?想想都好渴望,輕輕地微笑一下,靜靜的等待著,等待著主人給他穿上漂亮的衣服。然而天有不測風云,還沒到他穿衣服哩,怎么了,怎么會和前面的哥哥一起出來了哩,隨著一聲“唉,又跳頁了”的嘆息聲,他就被揉成一團,扔進了廢紙簍里…….食堂早餐時間,潲水桶邊,隨著上班時間的逼近,人們將匆匆離開,于是這里開始吞納應是垃圾的殘留物,然而我們看到的卻有,剩下大半碗的粉面、有剛咬下一口的饅頭、有只余蛋黃的雞蛋……。天啦,這些是什么呀?這些是經過成百上千勞動者流下辛勤汗水的結晶,這些是讓付出辛勤勞動的人痛心疾首的源頭,這些是能夠養活人的食物。然而這卻不是個別的現象,據中國農業大學2007年至2008年的一項調查估算,中國每年僅餐飲浪費的食物蛋白質就達800萬噸,相當于2.6億人一年所需;浪費脂肪300萬噸,相當于1.3億人一年所需。如果均折合成糧食計算,中國人每年餐飲浪費的糧食約達500億公斤,而如果以每人每年400公斤口糧計算,它足夠1.25億人一年食用。
啟示:農民給我們種出了可口的糧食,但是他們的孩子卻吃不飽飯,農民喂出了可以下蛋的雞,但是他們卻舍不得吃,要拿去賣了換錢給他們的小孩讀書。這些種種的事數不勝數,說明了什么呢?說明了我們的國家還不算富裕,我們的人民還不夠富裕,節約還是我們富國興邦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們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們,在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大力抵制鋪張浪費,傳承民族美德呢?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