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引:企業文化的作用在于引領、影響員工的行為,文化不是命令,是潛移默化,是潤物細無聲。精益文化建設的目標是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浪費,實現低投入、高產出,涉及管理、財務、專賣、營銷服務等各方面,使企業效益最大化。
2013年8月,國家局下發了關于推進企業精益管理的意見,要求全行業全面推進精益管理。精益管理意見的提出,為有效破解行業“三大課題”,深入持續開展“管理創一流”活動,進一步夯實基礎管理,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指明了方向。精益,源于精益求精,意思是好了還要求更好。如何將精益文化在企業尤其是基層生根發芽,將精益管理上升成為一種文化,一種讓員工感同身受、自覺遵守并踐行的文化,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精益文化的內涵
精益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是本質性、內涵性的東西,一旦形成,影響深遠。其實質是引起員工共鳴,促進和規范員工行為,提高效率和效益,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價值,根本目標是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式,推進管理上水平。精益文化反映的是危機意識、問題意識、人本意識。時刻具有危機意識是企業長久發展的基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企業中同樣適用,危機意識是催人奮進的力量,能產生向上的動力;發現問題,才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改進、革新;精益改善的源泉力量來自于員工的自覺性,只有充分依靠和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將精益文化落實到實處。
二、行業提出精益管理的背景
近年來,行業通過增加卷煙產量和提升產品結構實現了快速發展,但依靠外延式發展的潛力和速度難以長期保持下去,同時面臨煙草控制、完善體制、構建和諧、國際競爭四個方面的挑戰,企業特別是基層商業企業存在著管理基礎不扎實,費用控制任務艱巨,市場適應能力不強等問題。精益管理理念應運而生,其本質是利用最小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價值,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企業內耗,達到效益最大化,目標是追求零浪費、零缺陷、零事故、零差錯、零故障、零投訴,最終主要體現在企業服務和效率水平持續提升,成本費用得到有效控制,管理水平上新臺階。
三、精益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關系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長期形成的固有化的內在東西,包含多種子文化,如企業安全文化、廉政文化、精益文化等等。文化是潛移默化的,是一個企業內在散發出來的精神實質,學不來、模仿不了。文化的形成同國度、同環境、同企業自身密不可分,帶有鮮明的地域色彩。同企業文化一樣,精益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簡單的喊兩句口號,表表決心就形成,它影響的是人的思想,進而影響行為,它需要的是員工由思想到行動的轉化,而不是被動接受。精益文化作為一種理念與企業文化既有關系又相互區別,精益文化強調效率、注重節約、杜絕浪費,而企業文化更加廣泛,精益文化包含于企業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精益文化與企業文化要實現更好的融合,才能實現文化對促進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的效應。精益文化,精即精良、精確,益即效益、利益,體現了企業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化的利益的本質。先進的技術追求的是效率,嚴謹的制度追求的是公正,科學的文化追求的是創新。企業管理不僅是一門科學,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精益文化的建設要從相信員工開始,相信員工能夠為精益文化實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相信員工能夠通過努力提高他們的素質,相信員工可以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建立起以“人”為中心的人本文化。
四、構建精益文化的重要因素
(一)制度保障的提供
制度的制定和執行,從客觀上確保了文化的點滴滲透。如在卷煙工業企業,精確的操作規程說明、生產流程圖、嚴格的質檢等都要依靠嚴謹的制度規程作為依托和參考。在商業企業中,雖然沒有涉及卷煙生產環節,但是行政管理、專賣管理、卷煙營銷環節中控費用、降成本、增效益的要求依然顯明。制度為員工行為提供了依據、劃定了界線、不可逾越,是基本的員工行為參照。在制定制度的過程中,切不可照搬照套,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制定符合本企業的生產、運作規定,可行性要強,為文化的深入提供保障。制度執行力要強,制度執行力指的是企業把思想、戰略、決策、規劃與部署付諸實施的能力。即企業實施發展戰略、實現發展目標的能力,就是將思想轉化為行動、把理想變成為現實、把計劃變成成果的能力,制度執行力的關鍵在于行動。當前企業中制度執行存在的問題:一是有制度,無執行。有些制度內容過于空泛,可操作性、指導性不強,出現有制度、無執行,制度被架空的情況。二是執行了,不到位,執行的質量不高。三是變相執行,鉆制度的空子。上述問題將使制度大打折扣,也使精益文化的建設遇到阻礙。在精益推進的前期可能員工的工作習慣、長期未變的工作思維會與創新性的、反常規的精益手法、精益思維相悖,因此精益推進的前期必須用制度保障精益文化建設的各項工作得以順利推進,并在遵守制度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員工的精益意識。
(二)考核機制的設定
考核導向將直接影響到精益文化在企業內部運行的效果。考核機制呆板、僵硬,一定程度上影響員工創造性的發揮,甚至有可能出現員工為了完成考核任務而機械、填鴨式地工作,無暇顧及工作質量和效益,忽略工作方式方法,重數量輕質量,導致只有苦勞沒有功勞、天天上班不見效益現象的發生。精益文化的滲透,需要一個民主、和諧的氛圍,要調動員工求上求精的意識,從內打破得過且過、隨遇而安的心態,外部營造精益氛圍,讓員工覺得求精求好不僅僅是對企業有利,更是對員工自身發展有益,因為員工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息息相關,員工和企業是唇齒相依的關系。因此考核目標和形式需要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設定,要達到既要保證考核是為了促進工作提升的初衷,又要讓考核能夠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的目的。要明確考核只是手段,提高效益才是根本目標這一問題。
(三)可量化的目標
目標的制定要盡可能量化,不含糊,且要可動態監測,才能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斷調整策略,讓工作盡可能地離目標更近。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應當給予員工一定的自主權,只要合理合法,就不要過多地干預員工實現目標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在此基礎上,采取倒排工作方式,適當縮短考核周期,將目標層層分解至每個責任員工、細化到每個工作日。上猶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作為一個基層商業企業,要實現的目標主要有市場監管目標、財務管理目標、人力資源管理目標、營銷管理目標,這些目標都可以用具體的數字表達,同時也使目標的完成進度具有更加直觀的視覺沖擊,員工有沒有完成任務目標、完成的好壞,經過計算對比便可知。這也會使考核機制運行起來更加體現公平、公正,避免人情考核。
(四)人的意識和素質
文化的力量,歸根結底體現為其影響人的行為的效果。如果離開了人的行為,文化將成為一紙空談,毫無意義。人力資源作為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在構建精益文化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精益文化的實施就要從培養一支優秀的員工隊伍抓起。人的意識的有無影響著精益文化的可執行性,人的素質的高低影響著精益文化運行的好與壞。因此,要從以下幾方面來挖掘人力資源潛力。
1.注重學習培訓,理論實際操作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員工培訓要突出“實”字,講究“精”字。完善員工培訓常態化工作機制,將員工學習情況納入考核范疇,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習培訓成為一項日常必須工作固化下來。一是在學習內容上,以提升理論水平、業務素質為目標,緊密結合工作實際,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加強學習、鞏固、考核,選準培訓內容,力求實用,杜絕空大,細化知識點,加強對重、難點的講解與把握,力求重點突出、內容明了。做好對學習培訓質量的把關工作,防止疲于應付,走過場現象的發生;二是在學習形式上,除傳統的自學、集中學習形式外,引入講座、開展討論、網絡學習等方式,充分利用現代化傳媒,通過教學視頻、ppt演示等媒介,不斷豐富學習培訓,使培訓方式由單一向多元化發展,逐步建立起形式多樣、功能健全的培訓體系。
2.不拘一格“用”人才。注重新生力量的培養,充分發揮老師傅傳幫帶的作用,既要依靠師傅,又要倚靠自身不斷努力、創新,突破陳舊束縛,打破條條框框,在人才的使用、提拔、晉升渠道上,不論資排輩、不輪流坐莊,不分先來后到,綜合考慮德、能,在德的基礎上加重對能的考慮,擺脫固有思想,讓有能力、有魄力、有責任、敢于擔當的員工走上重要崗位。保護員工創新積極性,對員工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要重視,必要時還要采納,鼓勵員工不斷創新。
3.有序競爭,激發潛能。合理運用競爭機制,競爭,既是壓力,又是動力,合理開展競爭,讓員工保持良好的競爭狀態,有利于激發員工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員工正能量的發揮,有利于攪動員工思想。以“精益”為中心,開展精益服務、精益營銷、精益管理等,適當獎優罰劣,以考核結果促進良性競爭,不斷激勵員工求精、求益。
(五)激勵導向的作用
首先,要努力營造和形成一個能夠使全體員工衷心認同的精益價值觀,確立以“零浪費、零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