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盒馬因為一系列違規行為被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了40萬元,這事兒在業內可引起了不小的波瀾。仔細瞧瞧處罰決定書,全是因為虛假宣傳、標識上出了岔子。比如某乳制品蛋白質含量不達標卻宣稱“高蛋白質”,某潔齒棒說“獸醫推薦”,某葡萄酒商品詳情頁展示飲酒動作,這些都違反了相關規定。其實,盒馬在虛假宣傳、標識問題上早就不是第一次栽跟頭了。之前還因為宣傳普通化妝品有防脫發功能、違規宣傳“非轉基因”概念、“清炒河蝦仁” 標識違規等問題,多次被罰款。
盒馬這次被罰,給零售行業敲響了警鐘,虛假宣傳這事兒可絕對不能小瞧。
在零售行業里,虛假宣傳的形式五花八門。首先一點,就是對商品質量的虛假表述,比如像盒馬宣傳乳制品“高蛋白質”這種情況。產品質量能從好多方面體現出來,像生產者、成分、性能、產地、有效期,還有獲獎標志、認證標志這些,都代表著產品和經營者的聲譽。有些商家就愛在這些方面動手腳,誤導消費者。比如說,明明不是進口產品,偏宣傳成進口的;產品成分含量根本不達標,卻吹噓得天花亂墜。還有一種常見的虛假宣傳形式,就是商品價格的虛假表示。像虛構原價謊稱打折,或者利用比較進行虛假宣傳,說什么降價、最低價、清倉價、成本價,迷惑消費者。有的商家更過分,用部分低價商品做誘餌,把消費者吸引過來后,卻搞轉換銷售,賣的根本不是消費者原本以為的東西。還有用“免費”或者其他語義模糊的詞語宣傳,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一些商場經常能看到“全場最低一折起” 的標語,可進去一瞧,真正一折的商品沒幾件,而且還可能是有各種問題的。
在廣告宣傳里,也有不少虛假宣傳的套路。像盒馬宣傳某潔齒棒“獸醫推薦”,這就違反了飼料廣告中禁止利用專業人士名義作推薦、證明的規定。有些商家為了讓產品看起來更靠譜,就找一些所謂的“專家”“權威人士”來推薦,其實這些人根本就和產品沒啥關系,就是花錢雇來打廣告的。還有像酒類廣告不能出現飲酒動作,化妝品廣告不能用醫療用語,嬰幼兒奶粉不能對特定年齡段嬰兒進行廣告宣傳等,這些規定都是為了規范市場,保護消費者權益。可有些商家就是為了博眼球、多賣貨,啥規定都敢違反。還有的商家會對商品的用途、功能以及其他特性做虛假宣傳。比如賣護膚品的,宣傳說產品能祛斑美白、緊致抗皺,可實際上根本沒有相關的功效認證;賣食品的,宣傳有各種保健功能,可它就是個普通食品。
要是商家被認定存在虛假宣傳行為,那處罰可不會輕。像盒馬這次,就被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還罰了40萬元。一般來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經營者構成虛假宣傳的,會被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甚至可能吊銷營業執照。要是屬于發布虛假廣告,那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來處罰。除了罰款,商家還得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要是消費者因為商家的虛假宣傳買了東西,發現貨不對板,受到了損失,那商家就得賠償消費者的損失。要是虛假宣傳行為損害了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被侵權的經營者也可以要求賠償。
零售戶在卷煙零售方面,有時也會出現虛假宣傳的情況,比如夸大產品功效:聲稱香煙具有特殊的保健功效,如“能清肺止咳”“可降低吸煙危害”“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等,這與香煙實際對人體健康有害的事實嚴重不符。例如,將普通香煙宣傳為添加了某種神奇成分,能減輕吸煙對肺部的傷害。或者利用虛假認證或授權:聲稱自己的店鋪是煙草公司的官方授權專賣店,或者香煙產品獲得了某些不存在的認證、獎項等。例如,在店內懸掛虛假的“卷煙零售信得過店鋪” 等招牌,誤導消費者認為該店的香煙更正規、更有保障。
為何零售行業里虛假宣傳這種事兒屢禁不止呢?主要還是商戶唯利是圖,覺得試錯成本低,就鋌而走險。有些商戶根本不了解法律常識和規定,像《廣告法》和《食品安全法》這些,依法經營的法律意識太淡薄。還有就是商品廣告內容審核把關不嚴,對產品或廣告是不是違規違法,尺度界限把握不準。有些商家可能也不是故意要虛假宣傳,就是在制作廣告、標識的時候,沒仔細審核,稀里糊涂就把有問題的內容放出去了。另外,市場競爭太激烈了,有些商家為了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多賣點貨,就動起了歪腦筋,想用虛假宣傳的手段吸引消費者。
要想避免和杜絕零售行業的虛假宣傳行為,得從多個方面下手。首先,商戶自己得加強法律學習,提高依法經營的意識。要清楚哪些宣傳行為是違法違規的,不能為了賺錢就啥都不顧了。在制作廣告、標識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審核,確保內容真實、準確、合法。可以建立專門的審核機制,讓專業的人來把關。對于廣告制作者、發布者來說,也要嚴格審核廣告內容,不能為了賺錢就啥廣告都接、啥廣告都做。平臺經營者也有責任,要開展自查自糾,對平臺上商家的宣傳文案、廣告內容、用戶評價等環節,定期和動態地進行核查,發現問題及時下架商品或者讓商家整改。監管部門更要加大監管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對于虛假宣傳行為,一旦發現,絕不姑息,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處罰。同時,還要加強對市場的日常巡查和監測,及時發現問題,把虛假宣傳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另外,消費者也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辨別能力,別輕易被不良商家的虛假宣傳給忽悠了。在買東西的時候,多留個心眼,仔細查看商品的信息,要是發現有問題,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本人覺得,只有零售戶、平臺、監管部門和消費者齊心協力,才能讓零售行業的市場環境更加規范、健康,杜絕虛假宣傳這種不良行為。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