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的一個清晨,一架六旋翼無人機從云南省臨滄市云縣曉街鄉山道塌方缺口上空掠過,一袋鮮煙葉在尼龍吊帶下方緩緩掠過十余米深的陡坡,3分鐘后穩穩落在烤房門口……從“飛防”到“飛吊”,無人機正以悄無聲息卻又勢不可擋的姿態,改寫著山區煙草業“靠天吃飯”的傳統劇本。對于頻繁遭受暴雨、滑坡、冰雹等自然災害夾擊的西南山區煙農而言,無人機吊運宛如一道曙光,為他們勾勒出一張全新的防災圖景。
7月以來,云縣仿佛被老天爺“盯上”,持續的強降雨肆虐大地,導致山體塌方、路基懸空等災害頻發。往日穿梭在山間的摩托車、三輪車,此刻全部“趴窩”。愛華煙站工作人員憂心忡忡地說:“煙葉的生長時機十分關鍵,一旦過熟或者泡水,等級至少會掉兩級,每畝直接損失高達1500元以上。”而傳統搶修道路的方式,至少需要7天時間,可煙農們最多只能等待3天。
煙站急中生智,將原本用于植保的60升大疆T40無人機進行改裝,裝上自購的吊鉤和吊袋。這臺經過改裝的無人機展現出了驚人的能力,單機一次可吊運約50公斤鮮煙葉,9天內累計搶運12噸,幫助5戶煙農保住了70余畝煙田的全部收成。
無人機吊運帶來的變革,首先體現在效率的飛躍上。以往,人工背煙下山是一項極其艱苦的工作,一人一次只能背40公斤,往返一次需要40分鐘。而無人機則截然不同,一來一回僅需3分鐘,效率提升了20 倍以上。這種效率的提升,讓煙農們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煙葉的運輸,為后續的采烤工作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在成本方面,無人機吊運同樣具有顯著優勢。在本次山區道路中斷的應急場景下,當地臨時勞工背煙每噸需約 300 元,而無人機吊運的直接成本僅約 60 元,可節省近八成費用。這使得煙農們在面對自然災害時,能夠減輕經濟負擔,更好地應對生產中的困難。
風險降低也是無人機吊運的一大亮點。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人力背煙不僅容易讓工人中暑,而且在陡坡上行走還存在滑墜的危險。而無人機的出現,把人從陡坡上“解放”了出來,直接降低了事故發生的概率,保障了煙農的生命安全。
為了讓無人機吊運更好地服務于山區煙農,云縣煙草專賣局正在積極推動其從“臨時救急”向“常備機制”轉變,將無人機吊運寫入《煙區道路中斷應急預案》,明確規定“先飛吊、后搶修”,確保在災害發生時能夠第一時間運用無人機進行救援。同時,按國家條例要求統一投保第三方責任險,為無人機吊運提供了安全保障,讓煙農們能夠放心使用。
旬陽市仙河鎮怡豐農合作社敏銳地捕捉到了市場需求,今年自購多臺重載無人機,面向周邊煙農提供“按噸計價”服務,日吊運量可達10噸,日收入約6000元。合作社測算,設備投資有望在兩年內收回。該商業化模式既為合作社帶來收益,也為煙農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吊運選擇。
無人機吊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嵌入了一整套“空—天—地”立體防災體系,形成了強大的防災合力。
在“空”中,衛星遙感與天氣雷達攜手合作,能夠提前24–72小時發布暴雨落區預警,為煙農們爭取充足的應對時間。煙農們可以根據預報信息,提前做好煙葉的搶收和運輸準備工作,減少災害損失。
在“天”上,無人機群發揮著多重作用。它們既可以進行飛防作業,為煙葉噴灑農藥,防治病蟲害;又可以進行航測評估災損,及時了解煙田受災情況,為后續的救援和恢復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在“地”面,物聯網墑情傳感器能夠實時監測土壤濕度和氣象數據,為煙農提供精準的種植建議;智能烘烤房可以根據煙葉的品種和品質,自動調整烘烤溫度和時間,提高煙葉的烘烤質量;應急履帶式運輸車則可以在道路受損的情況下,快速運輸煙葉和其他物資,保障生產的順利進行。
或許用不了多久,當暴雨再次襲來,山區煙農的第一反應不再是“路斷了”,而是“無人機幾點到?”。那一刻,防災圖景將被徹底重寫,山區煙農將迎來一個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新時代。
原創聲明:本文系煙草在線用戶原創,所有觀點、分析及結論均代表作者個人立場,與本平臺及其他關聯機構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決策建議或專業指導。本平臺不對因依賴本文信息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責任。
版權聲明:未經作者書面明確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全文/部分轉載、摘編、復制、傳播或建立鏡像)使用本文內容。若需轉載或引用,請提前聯系煙小蜜客服(微信號tobacco_yczx)獲得許可,同時注明作者姓名及原文出處。違反上述聲明者,作者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