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云龍縣白石鎮的千畝煙田上空,一架無人機正精準執行煙葉吊運任務:從煙株間輕盈抓取煙捆,以2分鐘/趟的速度將30公斤煙葉運至路邊農用車,單日吊運量達5-6噸。與此同時,西疇縣蚌谷鄉的煙田里,另一架無人機正沿著預設航線噴灑藥液,其作業效率是人工的40倍。這些場景背后,是無人機“飛手”這一新興職業在煙區的快速崛起——他們既是智慧農業的實踐者,也是傳統煙區向現代化轉型的關鍵推手。
傳統煙葉生產長期面臨“用工荒”與“成本高”的雙重困境。以往云南云龍縣煙葉采收期需雇傭4名工人搬運煙葉,人工成本占生產總支出的35%;而西疇縣煙農過去依賴“人背馬馱”運輸,煙葉破損率高達15%。如今,無人機的引入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在運輸環節,T70無人機單趟載重50公斤,300米距離內日均吊運量達5-6噸,效率較人工提升10倍,且煙葉破損率降低至3%以下。
在植保環節,搭載多光譜相機的無人機可實時識別病蟲害,通過變量噴灑技術將農藥利用率從40%提升至75%,單畝防治成本從80元降至30元。
在管理環節,北斗導航系統實現煙田毫米級定位,結合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使煙株生長周期縮短7天,畝均產量增加10%。這些技術突破不僅解放了勞動力,更推動煙區從“經驗農業”向“數據農業”轉型。
從“操作工”到“農業工程師”,無人機“飛手”的崛起,折射出智慧農業對人才需求的結構性變革。這一職業已突破傳統“無人機駕駛員”的范疇,形成“技術+農業”的復合型能力體系。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農業“飛手”,不止于“會飛”,需要具備多方面的專業技能。根據招聘信息顯示,企業通常要求“飛手”持有CAAC頒發的無人機駕駛員執照,并具備實際操作經驗?!帮w手”還需要掌握農業知識,如農藥配比、作物生長特性等。無人機“飛手”的工作范圍也已從簡單的飛行操作,擴展到設備維護、故障排查等多個方面。此外,“飛手”還需要“能適應出差” ,并“持有汽車C證以上” ,以便轉場作業。
無人機“飛手”的火爆,得益于政策紅利與產業需求的共振。農業農村部《全國智慧農業行動計劃(2024-2028年)》明確提出,到2028年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32%,智慧農業市場規模突破千億元。此外,煙草行業“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的需求催生龐大服務市場。截至2024年底,全國CAAC執照持有者約24.73萬人,而行業預測2025年無人機駕駛員需求量將突破47萬,煙草農業是無人機應用的最大市場之一,同樣面臨著巨大的人才缺口。
無人機“飛手”的身影,正出現在越來越多的煙田里。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帮w手”成熱門職業,在煙區的需求正呈現持續增長態勢。根據招聘信息顯示,在收入方面有經驗的“飛手”月薪可達6000-15000元或更高,一些專業技術公司的“飛手”崗位還提供五險一金、定期體檢、節日物資等多種福利。
“飛手”職業的普及,正在改變農村人才結構。2025年,云南西疇縣擁有專業飛手20余人,帶動當地形成“飛手培訓-設備維護-數據處理”的產業鏈,這些“飛手”組成了專業植保隊伍,改變了傳統煙葉生產模式。
無人機“飛手”的崛起,不僅是技術替代勞動力的簡單過程,更是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人才結構的系統性升級。當年輕人在遙控器前掌控煙田的未來,當數據流取代汗水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傳統煙區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
隨著5G、AI、物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無人機“飛手”正推動煙區形成“天空-地面-云端”立體化作業體系。在這場由技術驅動的“人才革命”中,無人機“飛手”正成為煙區最炙手可熱的新職業,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原創聲明:本文系煙草在線用戶原創,所有觀點、分析及結論均代表作者個人立場,與本平臺及其他關聯機構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決策建議或專業指導。本平臺不對因依賴本文信息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責任。
版權聲明:未經作者書面明確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全文/部分轉載、摘編、復制、傳播或建立鏡像)使用本文內容。若需轉載或引用,請提前聯系煙小蜜客服(微信號tobacco_yczx)獲得許可,同時注明作者姓名及原文出處。違反上述聲明者,作者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